母線槽是由美國開發出來的、稱之為“Bus-Way-System”的新的電路方式,它以銅或鋁作為導體、用非烯性絕緣支撐,然后裝到金屬槽中而形成的新型導體。在日本真正實際應用是在1954年,自那以后母線槽得到了發展。如今在高屋建筑、工廠等電氣設備、電力系統上成了不可缺少的配線方式。
由于大樓、工廠等各種建筑電力的需要,而且這種需要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使用原來的電路接線方式,即穿管方式,施工時帶來許多困難,而且,當要變更配電系統時,要使其變簡單一些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采用母線槽的話,非常容易就可以達到目的,另外還可使建筑物變得更加美觀。
現代高層建筑和大型的車間需要巨大的電能,而面對這龐大負荷所需成百上千安培的強大電流就要選用安全可靠的傳導設備,母線系統便是很好的選擇。母線槽系統是一個高效輸送電流的配電裝置,尤其適應了越來越高的建筑物和大規模工廠經濟合理配線的需要。
母線槽從空氣型發展到現在的復合絕緣型共經歷了三代。
1.第一代空氣型母線槽(BMC):
上世紀50年代中期起,將導電排用絕緣襯墊支撐在殼體內,靠空氣介質絕緣。相間距離50mm。由于母線之間接頭用銅片軟接過渡,在南方天氣潮濕,接頭之間容易產生氧化,形成接頭與母線接觸不良,使觸頭容易發熱,故在南方極少使用。并且接頭之間體積過大,水平母線段尺寸不一致,外形不夠美觀。外殼防護等級有IP40~IP54。
2..第二代密集型母線槽:
密集型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將導電排用絕緣材料覆蓋后再與兩側緊固在一起。絕緣材料:聚四氟乙烯帶,工作溫度200度,缺點高溫分解時產生使人致死的毒氣(八氟異丁烯和氟光氣)聚氯乙烯熱縮管,質量差別極大,部分廠家采用廉價產品,實測絕緣達不到B級。輻照交聯阻燃繞帶(PER)使用效果不錯,工作溫度150,防水性能好,有彈性,包纏比較緊密。在二代母線演變中產生的一種特殊的母線形式,即密集型母線空氣式插口。由于工藝的變化,已基本變成密集型母線密集式插口,即整體密集型母線槽。
3.第三代復合絕緣型母線槽:
母線槽除了導電排本身具有絕緣層外,各相線之間還有一定的空氣介質絕緣。在各種彎頭采用硫化絕緣技術。直線段采用MT-7-3橡膠套管。硫化絕緣技術:材料為CZ260快固絕緣粉末,采用四元交聯固化,絕緣層與導電排間無間隙。其散熱性能、防潮性能、絕緣可靠性能均優。但由于成本較二代母線偏高而未能廣泛推廣。
其他相關情況:
1、1995年和2000年國家監督抽查結果,國產母線槽合格率由57.14%上升到71.4%。
2、母排焊接:L形(平彎)和T形等母排,都是采用母排焊接,但國標還沒有相關標準,據說在考慮采用焊縫探傷(按GB3323的Ⅲ級標準)。
3、如今已經有高防護等級IP66以上的,解決了防水問題。上海外高橋采用了國內IP68的室外母線槽。
4、與電纜相比的優缺點,簡單來說就是樹干式供電與放射式供電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