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選擇題
—、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
1、訂單流是生產運作系統的基礎,要強調以
A.成本為導向 B.市場為導向
C.價格為導向D.質量為導向
2、用戶購買產品和要求提供服務的第一需要是
A.數量B.交貨期
C.價格D.質量
3、屬于生產與作業系統非結構化要素的是
A.生產技術B.生產設施
C.人員組織D.生產能力
4、在生產與作業管理上出突出貢獻,并被稱之為“科學管理之父”的美國人是
A.泰羅B.梅約
C.甘特D.亞當•斯密
5、與服務業相比,屬于制造業特點的是
A.質量難于衡量B.無形產品
C.產品可以運送D.生產與消費同時進行
6、下列不屬于企業戰略的構成要素的是
A.市場營銷戰略B.經營范圍
C.增長向量D.競爭優勢
7、為整個企業制定的戰略是企業的
A.生產戰略 B.經營戰略
C.生產與作業戰略D.總體戰略
8、企業戰略的構成要素中,主要體現出企業各種要素聯合起來配合作用,所產生合力效應,體現出增量放大的是
A.經營范圍B.競爭優勢
C.協同作用D.增長向量
9、生產與作業戰略中,生產與作業能力決策屬于組織與管理方面的戰略決策的是
A.庫存量大小B.管理的執行方式
C.設備的選擇D.車間內部布置
10、合理組織生產與作業過程的基本要求中,放在首位的是
A. 目標性B.綜合性 C.連續性 D.比例性
11、與訂貨生產型相比較,屬于補充存貨型特點的是
A.產品按用戶要求進行生產B.交貨期有存貨
C.價格按訂貨確定D.對產品的需求基本無法預測
12、與流程式生產相比較,屬于加工裝配式生產特征的暈
A.產品品種數較多B.自動化程度較高
C.對設備可靠性要求較高D.生產能力可明確規定
13、排序分類符號n/m/A/B中的B代表
A.任務數B.機器數
C.目標函數D.約束函數
14、不屬于綜合生產計劃主要指標的是產品的
A.品種指標B.質量指標
C.產量指標D.銷售業績指標
15、當短期生產能力不足,而長期生產能力與需求基本一致時,企業應采取的措施是
A.承接外協任務B.進行改擴建工程
C.加班加點D.增加在制品庫存
16、在編制生產作業計劃時,在制品定額法適用于
A.單件生產B.小批生產
C.中批生產D.大量生產
17、成批生產中,批量等于平均日產量乘以
A.生產保險期B.生產周期
C.生產提前期D.生產間隔期
18、生產調度組織的總原則是
A.統一領導、統一管理B.統一領導、分級管理
C.分級領導、統一管理D.分級領導、分級管理
19、為了從物資價格上漲中獲利而建立的庫存屬于
A.經常庫存B.安全庫存
C.投機庫存D.季節性庫存
20、應用ABC分析法對庫存物資進行管理時,對A類物資應該
A.固定訂貨量B.定期訂貨
C.批量供應D.嚴格控制庫存
21、生產與作業現場管理的三個體系中,組織體系是生產與作業現場管理的
A.基礎B.保證
C.核心D.關鍵
22、不屬于供應鏈合作伙伴選擇原則的是
A.企業的業績和經營狀況B.工藝與技術的連貫性
C.企業員工結構D.有效的交流和信息共享
23、敏捷制造中最核心的資源是
A.人B.技術
C.資金D.設備
24、敏捷制造系統的體系結構包括的三個層次是概念層、使能器層和
A.業務層B.基礎設施層
C.職能層D.使能技術層
25、與末端治理相比,清潔生產系統的特點是
A.排污量減少B.治污費用增加
C.資源耗用增加D.產生污染后處理
26、循環經濟的行為準則是追求“4R”,即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和
A.再組織 B.再制造
C.再設計D.再思考
27、循環經濟改變過去“三高一低”的現象,其中“一低”指的是
A.低消費B.低開采
C.低利用D.低排放
28、與末端治理相比,清潔生產的目標對象是
A.生產企業B.政府
C.全社會D.客戶
29、循環經濟的本質是
A.市場經濟B.生態經濟
C.知識經濟D.計劃經濟
30、實施清潔生產工作程序的首要階段是
A.準備階段B.審計階段
C.制定方案D.方案實施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二、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31、生產能力
32、生產間隔期
33、庫存
34、5S活動
35、采購管理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
36、簡述生產與作業戰略的作用。
37、簡述企業編制定員的基本要求。
38、簡述供應鏈管理的作用。
四、計算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39、某企業生產電扇,生產電扇產品的固定成本為100萬元,生產電扇單位產品變動成本為200元/件,電扇的售價為300元/件。
要求:(1)計算:企業生產電扇盈虧平衡點產量;
(2)當產量(全部售出)為12000件時,分別計算電扇生產的銷售收入和利潤。
40、某企業生產甲、乙兩種產品,每種產品銷售利潤分別為4000元與3000元。生產甲產品需用A、B機器加工,加工時間分別為2小時/個和1小時/個;生產乙產品需用A、B、C三種機器加工,加工時間都為1小時/個。若每天可用于加工甲、乙產 品的時數分別為A機器10小時、B機器8小時和C機器7小時
要求:編制利潤最大的甲、乙兩產品的生產計劃。(僅需建立線性規劃模型)
41、某工程項目網絡圖如題41圖所示,時間單位:天。
要求:(1)計算各結點的最早開始時間。
(2)確定該項目的關鍵路線,并求出最早完工時間。
五、綜合分析題:本題13分。
42、某生產企業,接到一設備的訂單,設備的生產過程及作業標準時間如題42表。
題42表
序號 |
工序內容 |
工序作業標準時間(小時) |
1 |
零件和毛坯停放于倉庫 |
0 |
2 |
零件和毛還移動到加工設備旁 |
1 |
3 |
設備上進行加工 |
4 |
4 |
焊接 |
8 |
5 |
打磨拋光 |
3 |
6 |
組裝 |
17 |
7 |
成品檢驗 |
1 |
8 |
合格產成品 |
0 |
問題:(1)請運用生產過程要素符號表示法表述設備生產的基本工藝過程;
(注:○加工,△停留,⇨運輸,□檢驗,▽成品保管)
(2)生產一臺設備總的工作量是多少小時?
(3)假設材料運輸延遲1天,完成設備生產的提前期是幾天?(每天工作時間8小時)
需獲取更多自考真題,請點擊這里。